木耳网
联系热线
联系我们
  • 名称:木耳网·干货网
  • 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北仓中里
  • 网址:muer.ganhuo.org
  • 电话:0371-56630331
  • 手机:13721431212 (微信)
  • E-mail:346363458@qq.com
  • 2012年黄松甸镇黑木耳产值8.4亿元

    作者:木耳网 人气:

      10月16日,一场酝酿已久的秋雨,并没有打搅蛟河市黄松甸镇人们的好心情。

      在上书“中国黑木耳之乡——蛟河黄松甸”的巨幅牌匾下,人们正在忙着进行秋木耳zz后的采摘。坐落在不远处的黄松甸食用菌市场,也还沉浸在上个月那一场全国规模zz大食用菌展洽会的幸福中。各地口音和蛟河味道十足的普通话讨价还价,时不时爆发出交易成功的爽朗笑声。“今年全镇黑木耳产值8.4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.2万元。”在9月28日,本报记者第一次来到黄松甸时,副镇长李建忠挺直腰杆这样说,黄松甸镇食用菌产业链成型的背后,正是得益于蛟河市委市政府独到的执政思路——“干部趟路,群众致富”。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也认为,“干部趟路,群众致富”是蛟河黑木耳产业zz有力的保障。

    黑木耳大丰收

    (黄松甸镇黑木耳大丰收)

      9月28日,蛟河市通往黄松甸的高速公路两旁丛林尽染,细雨中,沿途黄松甸镇的山前屋后空地上,一排排一片片的菌袋上冒出的木耳,在雨中散发着敦厚的生机。59岁的赵连海老人,冒雨摘捡黑木耳。“这是春茬再发的,不太多,趁着下雨好捡。”老人说,他今年种了4万个菌袋,平时他和老伴两人侍弄,特别忙的时候,儿女来帮忙。“天天都闲不着 。”赵连海老人说,过年的时候还要发酵菌种,和他一样,黄松甸的农民已经告别农闲很久了。

      在蛟河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上显示: 2011年,黄松甸镇的黑木耳干品产量达到9000吨,全镇从事黑木耳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农户占全镇农业户数的95%以上。而在16年前,幅员623平方公里、平均海拔474米的黄松甸镇,还正在受着无霜期短、昼夜温差大的困扰。“当年我们的玉米亩产500公斤左右,这还算高产。”原黄松甸镇党委书记、现任蛟河市就业局局长的韩香泉对记者说,怎样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情况下进行创富,当地政府煞费苦心。

      在尝试过种植旱烟、土豆、甜菜等zz经济作物终宣告失败之后,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黄松甸人就开始尝试的人工黑木耳栽培,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。“黄松甸地处高寒山区,冬季寒冷漫长,夏季昼夜温差较大,这些都是优质木耳生长的必要条件。”李玉院士对记者说,黑木耳属于喜凉厌热的作物,当地的冷恰是一种独特的资源,而且丰富的林业资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。随后,李玉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,黄松甸镇种植黑木耳的技术总顾问。

      在黄松甸种植黑木耳的可行性得到了专家的认可,而镇政府号召农民栽培黑木耳时,却艰辛异常。过去几年的经济作物选择失败让大家都半信半疑。这时候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。

      时任黄松甸镇镇长的崔成说,1996年,上级给的任务是主抓黑木耳产业,那就一定要弄出个动静来。在第一年仅限于各村一把手进行的小规模种植中,大多数以失败告终,此时崔成和李建忠势成骑虎,“顶着压力还得上,要不没脸见人。”于是,崔成和李建忠都开始和木耳打起了交道。

      当年在镇政府不远处,崔成租了一块土地。按照李玉教授教的技术,崔成和另外几名干部,开始栽培黑木耳。在基地里,崔成和另外几名干部,备料、接菌、灭菌、配置营养基、下地、分床、浇水……1997年7月1日,全镇的党员来基地参观。“总共3000多菌袋,我把栽培成功和失败的菌袋都摆在那里,事实证明成功的几率大。”李建忠说,大伙都信服了,此时这种党员干部带头进行的规模种植,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。随后,越来越多的黄松甸人开始对人工栽培黑木耳跃跃欲试。而镇里随之成立了食用菌技术推广站,不厌其烦地为农民做着技术指导。此时,蛟河市方面的扶植力度也潮水式地涌入黄松甸。“市里帮助申请贷款、购买灭菌器材、包装机器。”李建忠告诉记者,那时,一条食用菌产业链已经在黄松甸初现雏形。此后几年,黄松甸的黑木耳每年以成百万成千万袋递增。木耳产量递增后,销路问题随之而来。

      通过当地的“背包经纪人”远走外地,黄松甸黑木耳零星地进入市场。可一时间,满山遍野都是黑木耳,光靠这些背包经纪人,远远供大于求。“市场不能光掌握在他们手中,要让外地人进来。”韩香泉对记者说,2004年黄松甸的黑木耳迎来了转折点。2004年,在蛟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,黄松甸食用菌市场破土动工。“建大市场也是改变从前外销一条腿走路到外销、内销两条腿同时走路,把全国的客商请到黑木耳的产地来。”韩香泉回忆起当年破土动工的情景,依旧难掩激动。

      当初3000多平方米的大市场,随着逐年发展,现今市场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6.5万平方米。“当初做木耳生意的不到5家,大家都在观望,不敢贸然投资,当时市委决定,干部带头买摊位。一年后,效益客观。市委又下令干部撤出,上农民进入市场经营。现在已经突破600家了。”韩香泉告诉记者。走在大市场内,一排排整齐的平房,家家开门做木耳经销生意。在经销商姜传民的店铺内,地上堆着如小山一样高的黑木耳。“今年收上来的行情比往年高,木耳价也高,黑山的品种价zz贵。”姜传民说。

      而此时来自上海的客商韩先生,正捧着黄松甸本地产的“黑山木耳”仔细查看,韩先生介绍,他做山货生意已经20多年,全国四大山货市场都跑遍了,而他进购黄松甸的木耳已经近10年,每年木耳成熟时,他都会到东北进购木耳。“黄松甸的木耳很被认可,质量过关。”韩先生说。在大市场内,像姜传民这样的经销商已经超过600家,“当初市场成立的时候来租房子的不超过5个。”韩香泉告诉记者。

      与此同时,整个蛟河都在为黑木耳寻找出路。韩香泉回忆,当年只要全国各地关于食用菌的展会、洽谈会,镇政府都会派人参加,印制很多传单在展会发放。“跟一些大的展位厂家套近乎,在旁边摆放黑木耳成品,宣传黄松甸黑木耳的好处。”韩香泉说,当年给农民卖木耳已经成了镇政府的中心工作。“我们各个村的书记,经常往华东五市跑。”韩香泉告诉记者,自2007年以来,蛟河市黄松甸镇先后举办了五届食用菌产品展示洽谈会。“还来过外国朋友。”副镇长李建忠介绍,黄松甸镇黑木耳产业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从事食用菌生产、劳务、运输、生产资料经销、餐饮服务等多项产业的发展,直接和间接解决社会就业5000余人,拉动了本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。

      目前,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已经成为全国软、硬件配置zz好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之一,填补了吉林省内空白,全国食用菌系列产品集散地格局已基本形成。

      “在全镇打造标准化示范区,促进产业提质升级。”谈及黄松甸的未来,副镇长李建忠说,食用菌市场随着木耳产量和影响力提升,面积逐渐增加,为了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、持续发展,镇政府采取多项措施,黑木耳产业朝集约化、深加工方向发展,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经营理念,保证产业不断升级。

      “下一个十年,黄松甸将从食用菌大镇变成食用菌强镇。”李玉院士这样对记者说。

    了解详情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24小时内与您联系:TEL:13721431212 0371-56630331

    • 您的姓名: 网站验证:看不清楚,换一个
    • 联系方式:
    给我投稿|给我留言|标签汇总|木耳专题
    地 址:郑州市南阳路黄河路交叉 备案号: 豫ICP备15016537号 网站地图
    版权所有:干货网 服务热线:0371-56630331 E-mail:346363458@qq.com 
   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触犯到您的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!小小站长不易,我们已经很留意用词了,请打假人多留情!